English

留给我们三个重大课题

1998-11-17 来源:光明日报 王海洋 我有话说
今年洪灾

留给我们三个重大课题

王海洋

科技部部长朱丽兰在’98全国科技界抗洪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新闻发布会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今年的抗洪救灾,肯定成绩固然是必要的,但在另一方面,深入地反思我们以往工作中的缺漏,找出其中的问题和差距,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也应当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今年洪灾至少留给我们三个重大课题。

第一,造成今年洪灾泛滥有多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是其中很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大量的森林被砍伐,大量的湖泊被侵占,江河泥沙急剧淤积,我们迟早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1994年国家制定了《中国21世纪发展议程》,1995年中央又进一步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我国整体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有效的扼制。究其原因,除了生态和经济系统发展的强大惯性之外,我认为还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值得关注:一是我们的生存观和发展观可能是有缺陷的。长期以来,我们总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沾沾自喜,却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缺乏全面的认识。近年来,我国洪灾、旱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地沙漠化、沿海赤潮、城市空气污染等问题日趋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自己违背自然规律和无休止地向大自然索取的恶果。我们亟需培养一种辩证的自然观、环境观和发展观。二是我们的政策缺乏跟进的可操作性内容。一项政策的制定,尤其是作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的确立,决不应当只是简单的一纸文字,而是要有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步骤和措施。我们必须切实保证每一项政策的可行性和权威性。

第二,今年的气候极其反常,许多专家学者都认为与厄尔尼诺现象有关,最近又有专家提出可能与地象存在某种关联。那么,这些科学问题背后到底有哪一些机理?我们能否认识和把握其规律?这应当说也是洪灾留给我们的重大课题。

第三,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我们的子弟兵和人民群众在极度炎热的条件下手拉肩扛,劳动强度超出生理极限。在发生渗漏和管涌时,往往会有人冒着生命危险潜入水底进行摸探。在感念这种可贵精神品质的同时,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我国在防灾减灾能力上的极端落后问题。事实上,利用机械设备传送沙土石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水底管线探测和快速凝结堵漏技术也是成熟可行的,但这一切都没有得到实施或尚未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今后,我们不但要加强硬件建设,更主要的是改革和调整我们传统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不合理体制。

最近,科技部和科技救灾领导小组成员一起向国务院领导做了汇报,对科技救灾工作从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时段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工作的重点是为重建家园、恢复生产提供最紧迫的技术,在这一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中期目标是切实提高抗洪抢险的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加速相关技术设备的开发及其产业化。长期目标是围绕“国土安全”问题,开展有利于国土长治久安的科技工作。科技界将针对生态环境的改造、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等影响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全面系统的研究,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